第2章 项目分析与软件需求分析(3)

发布于 2021-03-18  490 次阅读


2.8 实体——联系图(E-R图)

E-R图是一种概念性的数据结构,也是一种面向问题的数据模型。它是按照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建立的模型——软件的概念模型。

目的:理解显示业务中要处理的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——需求分析任务。

E-R图数据模型的组成:

数据对象(实体)

属性(数据特征或状态)

联系(关系)

牢记:通过E-R图能够读出业务背景知识。

1.数据对象(实体)

定义:是对软件必须理解的复合信息的抽象。

来源:

外部实体;事物;行为;时间;角色;单位;地点;结构等等

每个实体是由多个属性构成。

2.属性

属性定义了实体的性质,即属性可能的取值集合,称为属性的值域。每个属性可用唯一的“标识符”来定义。实体中的关键字称为“键值”,它是实体的一个重要完整性约束。

属性的定义主要来自于实际业务中的数据项,即从实际业务中得到的真实数据。

3.关系

数据对象(实体)彼此之间的连接方式称为联系(关系)

(1)一对一

(2)一对多

(3)多对多

两头都是一对多。

实体——联系图的符号

E-R图包括:实体、联系、属性

2.9 需求分析的其他图形工具

1.层次方框图(数据分类用)

定义:用树形结构的一层列多层次的矩形框描绘数据的层次结构。

2.Warnier图(数据分类用)

从左到右,清晰易懂

3.IPO图

IPO图是输入、处理、输出图的简称。

改进以后IPO表

用途:描述系统的主要算法。

3.状态转换(变迁)图(状态图)

作用:描绘系统的状态及硬气系统状态转换的时间,来表示系统的行为——即行为模型。

系统的循环运行过程

系统的单程生命期

(1)状态

状态是任何可以被观察到的系统行为模式,每个状态代表系统的一种行为模式。

初态

终态和中间状态。

注意:一张状态图只能有一个初态,而终态则可以有0到多个。

(2)事件

事件是在某个特定时刻发生的事情。

如:定时闹钟、移动鼠标

时间是引起系统做动作或转换状态的控制信息——即事件驱动系统的状态转换。

(3)状态图的符号

事件的动作可用活动来表示

entry事件指定进该状态的动作

exit退出

do在该状态下的动作

2.10 面向数据流的建模

数据流图使用分层的方式来表示整个系统。分层越细,业务环节也越清晰、软件功能也越详细。

注意:对DFD精化到每个加工处理过程只执行一个单元功能为止,

一个程序模块——即单一职责。

2.11 需求有效性验证

系统需求规格确定后,严格验证需求的正确性和有效性

(1)一致性

(2)完整性

(3)现实性

(4)有效性

(5)扩充性

验证需求的方法

1.验证需求的一致性

2.验证需求的现实性

3.验证需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

用于续修分析的软件工具

CASE工具

2.14小结

  • 可行性研究主要完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,并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(搞清楚业务流程图,并对业务分析)
  • 项目业务流程主要用系统流程图来描述,主要表示的是业务流(现有系统业务流程的物理模型)
  • 数据流图(DFD)主要描述业务中的数据流
  • 数据字典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中的数据实体以及数据元素;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
  • 需求分析是发现、求精、建模、规格说明和复审
  • 写出软件规格说明书

擦肩而过的概率